[“凈網2020”網絡安全宣傳] 網警提醒:別再屏蔽爸媽了,朋友圈這些事你絕對想不到
不知大家是不是有這樣的感受
爸媽的朋友圈簡直一言難盡
危言聳聽的標題
不可描述的配圖
一句話就是
辣眼睛
點開內容
大多是雞湯類、養生類文章
其中不乏以訛傳訛的謠言
如果你忍不住反駁
相信我
你會哭著道歉的......
久而久之
你會選擇屏蔽他們的朋友圈
眼不見、心不煩
殊不知
你這樣做的同時
他們離騙子又近了一步
許多推銷陷阱就埋伏在
這些雞湯文、養生文中
他們抓住老年人病急亂投醫的心理
先用文章進行洗腦
最終目的還是賣產品
不難看出,這種騙爸媽們的組織一般都打著傳播健康和正能量的套路,來招搖撞騙。而這些賺黑心錢的人,往往是瞄準了爸媽們這些普遍的弱點。
很多年輕人都覺得疑惑,為什么平日省吃儉用的爸媽,會愿意掏空腰包購買保健品?為什么爸媽寧愿信騙子的三無產品,也不相信自己?商家究竟用了哪些招數?來,臨汾網警蜀黍這就親自揭穿商家套路!絕對通俗易懂!
套路1 打“名醫”牌
“專家”一看就說你有病
案例:
免費聽了一堂講座后,李奶奶拎著免費得到的一袋大米、一盒雞蛋,正要回家,又在工作人員的勸說下檢查了身體,檢查結果顯示,血液循環不好,李奶奶一聽,“覺得好像是有點”。隨后,一名聲稱大學教授的男子走來,拿出一瓶藥,說成分取自牦牛鞭、山藥等名貴藥材,4000元。“慌了神”的李奶奶想要買但苦于沒帶夠錢,工作人員自掏腰包,付了打的錢,陪她到家中取出錢。
分析:
人老了,就圖個健康平安。保健品商就是看中這點,打著“名醫專家”為老人免費看病的旗號,先把老人聚集起來,然后各個擊破。
套路2 打“獎品”牌
免費旅行吸引參與
案例:
一公司推出買1680元的保健品送港澳7日游的活動,王女士很是心動。然而,沒想到的是,原本“免費”的旅行,不僅吃盡苦頭,還讓她又花了45997元。而最終得到的,只是幾個不知真假的玉器。
分析:
“養生”講座通常會所瞄準以下三類老人:“有錢的”“有病的”和“保健意識高的”。此外,高端保健品更傾向于采用“出去旅游體檢,聽課買藥”的形式。
套路3 打“高科技”牌
巧舌如簧讓你掏錢
案例:
前來聽課的老人背后,還有十余個老人躺在一張掛著電子儀器的床上,蓋著被子。工作人員稱,此床有發熱解毒祛風濕風寒等作用。一張告知書上提示,體驗前,需休息30分鐘,喝一杯水,體驗一次時長40分鐘,體驗后休息30分鐘。“熱床”售價1.7萬,體驗免費,李女士前去取號,得知要等到下午1點半才有床位。
分析:
騙子團伙手中的高科技體檢儀器并不可信,可以隨意調控數值,制造患有疾病或病情好轉的假象。
套路4 打“門檻”牌
拒絕年輕人聽講座
例如:
①針對老人的講座地點總在頭一天晚上才公布,時間通常定在工作日。
②講座設門檻,事先向老年人配發入場證,即便有跟去的子女也被拒之門外。
分析:
為限制年輕人干預,商家也是費盡心思。
套路5 打“親情”牌
溫暖照顧糖衣炮彈
案例:
李大爺退休后獨自居住,每月退休工資不到3000元,一萬元對他來說并非小數目,然而,他卻心甘情愿付了錢。“小伙子人多好啊,又是提著水果拜訪,又是倒洗腳水,像自家孩子一樣。買這些藥,一是為了自己的健康,同時他也不容易,支持他的工作嘛!”。
分析:
老年人大多孤獨寂寞,賣保健品的正瞅準了這一點,“陪”唱“陪”跳,慢慢地增進感情,直到接受,最后相信。完成整個洗腦計劃。這個時候老年人就會乖乖掏錢買。
另外,今年3.15晚會,央視現場揭露了保健品騙局,稱目前市場上仍然存在著各類假藥,而這些假藥往往會坑騙老人們多年來辛辛苦苦積蓄下的錢財。回過頭來,再想想爸爸媽媽每天必轉的朋友圈……
是不是細思極恐?你是不是忽視了他們?
網警蜀黍最后想說:
避免老人被保健品“套路”,子女是關鍵的第一道防線。作為兒女的我們是否應當反思陪伴親人的時間是否太少?對老人精神層面的關心是否不夠?是否因為工作忙而忽略了老人的情感需求?
我們身為子女,應該多給他們普及一些關于假藥詐騙的案例和新聞,提高老人的防騙意識,避免落入這些不法分子設計的圈套。艾特也會經常做防騙大課堂的專題內容,定期發布提醒。
希望老人家們別把一輩子省吃儉用攢下來的錢,因為一斤土雞蛋就被忽悠進坑。
本文通過“一鍵轉發公眾號文章”功能發表
來源:梅州網警巡查執法
[
閱讀原文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