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廣鑄:我和球王李惠堂一起踢足球
李廣鑄,今年92歲,五華縣退休干部,是五華唯一一個和世界球王李惠堂一起踢足球的在世者,見證了李惠堂在綠茵場上的颯爽英姿,參加了和李惠堂一起為抗日籌集經費的義賽,幾十年來一直致力于收藏關于球王李惠堂的各類資料。時下,正是梅州全力推進足球“申遺”的關鍵時期,記者帶著對他的崇敬,對足球的喜愛,對球王的崇拜,專訪了李廣鑄。
一起為抗日籌集經費打足球義賽
記者:和世界球王李惠堂一起踢足球,是一種榮譽,也是一種驕傲,最讓你難忘的是什么?
李廣鑄:1941年香港淪陷,敵偽相互勾結,想利用球王的名義組織足球隊前往長春參加偽滿登臺十周年典禮,先后致函致電,聲稱派專機到香港“迎接”,并于高官厚祿利誘。李惠堂堅決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,毅然拒絕,并輾轉澳門、廣州、南寧等地回到家鄉五華錫坑,組建了航建足球隊。
李惠堂從香港回到家鄉后,帶領組建的航建足球隊到興寧、梅縣等地巡回訪問比賽。當時,我正在梅州中學讀書,任學校足球隊的隊長,球藝較好,很快就得到球王認可,同時,我和球王又是同鄉,還是叔侄關系,所以我能和球王一起踢球就是很自然的了。
1943年,為響應宋慶齡發起的慰問抗日傷病員、孤兒和黃河決堤救災號召,李惠堂組織足球隊在韶關、桂林、南寧、柳州、重慶、成都、南充、自貢等地以及馬來西亞、菲律賓等國家舉行足球義賽共計138場次,收入款項全部捐獻給慰問抗日傷病員、孤兒和黃河決堤救災之用。
第一場義賽是在韶關舉行,那時候廣州已經淪陷,韶關相當于省會城市,我在韶關參加高考,也參加了那一場的比賽,后來球隊去了桂林、南寧等地繼續比賽,我因要高考就沒有一同前去。
李惠堂是球隊的核心和靈魂人物,場上司職中鋒,球隊的技戰術基本上都是圍繞著他在打造。我在場上的位置是左輔或右輔,主要職能就是為球王輸送“炮彈”。球王經常提醒我,比賽過程中退到中線即可,發起進攻時才能及時沖到對方球門附近。我現在想想,這是一種策略。
球王自創臥射絕技
記者:作為世界球王,其精湛的球藝已經得到世人的認同和贊譽,你覺得球王踢球的最大特點是什么?
李廣鑄:球王善射門聞名中外,射門角度刁鉆,辦法多,力度大,命中率高,機具威懾力,且射門時,不論什么方向,位置角度高低,都能力發千鈞,但他的殺手锏是臥射絕技。由于球王球技精湛,比賽時對方都會安排多名球員對他進行貼身防守,限制他發揮。后來,他想出了一個應對辦法,每當在禁區前無法起腳射門時,便采取突然摔倒轉移對方注意力的方法,一來是迷惑對方放松防守,二來是倒地后擴大了自身周邊的范圍,可以從容起腳扣射,這一辦法屢屢湊效。球王一生共進多少球尚無精確統計,從其球友的不完全統計和媒體記者的記載,到1947年掛靴時止,球王共進球近2000個(有說1986個),其中臥射進球數占了一半以上。
球王是個文武全才
記者:現在網絡、媒體以及史料等關于球王的記載,大多局限以球王在球場上英姿,我們對球王在球場下的情況知之甚少,我們渴望對球王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。
李廣鑄:這個問題問得好。球王是個文武全才,但由于“世界球王”的稱號太響亮,基本上覆蓋了球王文的一面。球王的詩歌寫得很好,還專門出了《魯衛吟草》等詩集,有寫人物,有記事,有寫足球,有寫家鄉,還有抒發愛國情懷等,常常以詩歌自勉。“不期富貴不期王,但愿疆場我武揚,待振雄風光國族,萬花繚亂莫輕狂”。這是民國24年的時候,球王率領南華足球隊獲得雙冠軍時賦詩自勉。
球王的文還體現在他在足球運動實踐中總結出許多寶貴經驗,著作有《足球經》、《球圃菜根集》、《足球技術》、《足球規則詮釋》、《從母胎到現在》等著作。他提倡足球要在普及中提高足球的整體水平,他認為普及和提高是一種辯證關系,球場上要注意協調集體與個人的關系。他常常說,進球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,是大家共同的榮譽,如果沒有另外10個人的努力,你一個人技術再好,也是徒勞。
我想建一個球王展覽館
記者:目前,我市正在全力推進足球“申遺”,擬在進一步發揚球王精神,擦亮“足球之鄉”這塊金子招牌。你作為球王精彩人生的主要經歷者,有什么好建議嗎?
李廣鑄:和球王一起踢球那么多年,確實是我人生的主要內容,可惜很遺憾沒有和球王一起拍個合影。球王不但在球場上有豐富的實踐經驗,還有比較全面的足球理論著作,而球王本人也是中華民族的驕傲。現在,全國上下都在振興足球,我想,建一個球王展覽館,把球王精神發揚下去,對振興中國足球會有很大幫助。
球王李惠堂的故居聯慶樓,已被列為省文物保護單位,可作為館址。幾十年來,我收集球王的資料比較豐富,有文字、有圖片,包括球王本人原著經驗總結,現場球藝示范圖表,獎章、獎狀、獎杯、紀念文集和球人專家對球王的評論文章。同時,我還可以繼續向香港南華體育會、五華旅港同鄉會以及球王親友等,廣泛收集球王資料。
展覽館建成以后,將會吸引廣大球員、球迷和中外游客前來觀賞旅游,又將成為一個旅游熱點。同時,要把有關球王的文字圖片等資料,編訂成冊,供游客購買,學習借鑒,其影響力將是非常深遠的。
記者后記:采訪李廣鑄的過程是輕松而愉快的。他雖是92歲高齡,但他的氣色非常好,行動還算敏捷。明白我的來意以后,他顯得很是高興,帶我看他的書房,搬出一摞摞關于球王的資料,還專門送給記者他寫的《世界球王李惠堂足壇輝煌成就與現實意義》、《倡建世界球王李惠堂展覽館的意見初稿》兩本手抄本。采訪過程中,某些記憶不是很清晰的,他就一本本地翻出來看,戴上老花鏡,認真地找,找到了還一句一句地讀出來。從他的手抄本以及采訪的對話中,我能深深地感受到,李廣鑄作為和球王一起征戰“沙場”多年的悍將,他是多么渴望球王精神得到發揚光大,球王的經驗總結能夠得到傳承,足球得到普及,水平得到提高。
(張炳鋒 廖偉軍)